实现种业强“芯” 探索上海路径

来源: 东方城乡报 2023-04-27 14:19:29

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业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等,共同构成了强国农业的基本内涵,这既是需要突破的重点,也是考量测评的关键。而要在这些方面实现质的跃升,无一不关乎种业。

由此,种业振兴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根基,种业现代化也成为需要更先一步实现的目标。

上海何以成为农业种业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海已在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种业基地建设、种业市场主体培育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和实效,结出累累硕果。”

现代种业“排头兵”的科研与探索

的确,在科创、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集聚的国际化大都市,种业先行有其先天的优势和基础。但资源优势并不会“自动地”转化成竞争优势。上海种业战略体系的构建和形成,不仅需要国际一流的魄力和格局,也同样需要国际领先的科研能力与探索精神。

2月17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研究员在京接受“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度奖”的荣誉;2021年11月,罗利军主持的“水稻遗传资源的创制保护和研究利用”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迄今为止上海农业科技成果最高褒奖。

奖项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这项历时20余年的研究,为国家构建起了水稻育种与基础研究的遗传资源平台,安全保存水稻遗传资源20余万份,这不仅解决了我国水稻育种和基础理论研究中遗传资源缺乏的问题,也使我国稻种资源的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基于扩大遗传基础的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技术,解决了杂交稻在高产优质与抗病抗逆之间普遍存在的矛盾。罗利军主持育成的节水抗旱稻种,在不降低产量和米质的前提下,采用旱直播旱管方式种植,可节约淡水资源50%以上,少施化肥30%左右,减少面源污染70%以上,减少甲烷排放90%以上,同时降低种植成本和劳动强度;水稻遗传育种学理论得以丰富,发明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及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多达75项。

至今,提供水稻资源育成新品种已在国内累计推广11.9亿亩,国外累计推广20万亩。一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水稻产业的美好图景正向国人招手,通过“一带一路”,美好的种子撒向亚非大地。

上海打造种业“中国芯”的雄心和姿态,吸引了国家种业标杆型创新企业在此落户。在农业农村部推动下,由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荃银高科牵头,与国家水稻商业化分子育种技术创新联盟共同成立的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有限公司,开启种业科学家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新模式。以水稻新品种“沪科优泰香”为代表的一系列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印证了科企融合创新带来的成效。

当前,他们的靶心正瞄准着品种评价体系、高效育种装置开发及配套技术方法研究等水稻育种科技创新难题,推动着上海育种基础研究水平和优势种源能力走在国内前列。

要感受上海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的前沿,不妨到南繁基地走一走。

在海南省陵水县光坡镇,每年有大量来自上海的农业科研人员往返这里从事育种工作,2015年至2021年,年均种植南繁材料10万份以上。

目前,已有6项国家科技奖、50余项上海市科技奖从这里“诞生”。“设施一流、功能齐备、国内领先、高效运行”是南繁基地育种平台建设的基本要求;而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近两年,占地千余亩的南繁基地田间条件不断升级,几乎所有加入的农业科研人员将这里视为孕育种业成果的福地。

守住种业振兴的底层逻辑

守护现代种业发展成就与殊荣,既需要创新与突破,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底线思维和明晰的底层逻辑。在推动上海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面前,要守住的是什么?答案是,中国种业阵列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价值。而让这个过程更加珍贵的,是为民族种业振兴不懈奋斗的坚持。

近两年,一场围绕“上海水牛”开展的保种保护行动在国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着实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对于这个曾在2016年11月农业部印发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被宣布“绝种”的地方品种,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相关部门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下,历时两年多,几经摸底排查,进行遗传基因确认,确保将每一头仍然“幸存”的“纯种”上海水牛逐一保护起来。

一场“抢救性”保护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2021年1月,上海水牛重新被纳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建立上海水牛保种场”的关键决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写入《上海市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来。建立水牛活体保种为主、其他遗传材料保种为辅的保种体系,研究水牛冻精、胚胎、细胞等遗传材料多途径保种措施等一系列科研工作随之开展。

去年,在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中国十大最具价值的知识产权裁判案例”中,一则关于“白玉菇‘FINC-W247’发明专利权侵权纠纷”的案例入选。许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案例“撼动”了国内食用菌行业。

白玉菇是“蘑菇家族”备受市场青睐的成员。2013年,在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支持下,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选育的“纯白色真姬菇菌株”获得发明专利。这是中国第一个授权的白色真姬菇发明专利菌株,与国际同时期种植范围最广的白玉菇菌株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正是这个极具商业价值的新品种选育成果,上市之后,却很快遭遇了被诸多食用菌生产企业私自分离使用的“侵权”问题。

“当时,市场90%以上的白玉菇产品出自这一菌株。”相关人员介绍,为了捍卫凝聚着科研人员数十载的心血与付出,维权之路自2015年就开始了,但困难重重。直到2021年8月才终于有了结果。最高人民法院二审判决,认定通过采用“基因特异片段检测方法”为依据的鉴定结果是合理的,即认定涉案专利保藏菌株和被诉侵权真菌为“同种菌株”。

相关专业人士解读,这是中国首例涉及微生物发明专利侵权案,此案不仅为中国微生物品种侵权案例建立了判定标准,也在食用菌微生物品种保护上开了先河,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食用菌品种保护的司法基础。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