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央广网 2023-03-07 15:30:11
“你不干事不出彩,没有作品,没有活力,常年不演出,半死不活,谁还来你这个团?”
“作为文艺工作者,不扎根土壤寻找鲜活人物,怎么能创作出生动感人的作品呢?戏曲创作更应该讴歌基层英雄,把基层小人物变成大题材来宣传。”
本期嘉宾金不换,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院长。
传统戏曲如何传承创新让百姓爱看?怎样融入时代“圈粉”年轻人?记者来到金不换的演出后台,实地感受并听他讲述自己与豫剧的不解之缘。
“演一场戏,乖乖,弄两碗面吃吃,你说不给老百姓演好戏中不中?”
早春时节,北方的天气有些冷,但在河南新乡市封丘县前方庄村却是热热闹闹、暖意融融。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的大戏来了,戏台就搭在开阔的田间地头。这是金不换和他的剧团在前方庄村演出的第二天,上午是传统的《芝麻官下江南》,大戏十点开始,上午九点,十里八村的乡亲就把戏台挤得水泄不通,后到的戏迷挤不到戏台前,只好站在自家三轮车上看演出。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里,演员台上认真、戏迷台下入迷,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滑稽的动作和念白让大家哄堂大笑。唱到最后,金不换早已满头大汗,贴身的戏服湿了半截……
这个正月,金不换从初四出来,一直没有回家,一场接一场的戏,一天也没有间断。这期间,还要安排80多名演员的吃住问题,排戏、排场次。坐在村委会门前的凳子上吃着面条儿,一直跟着他拍摄的几个从郑州、开封赶来的摄影师和戏迷纷纷要求合影,金不换都会笑着配合。不知不觉间,两碗面条儿下肚,金不换说这饭吃着香。
“我跟你说,你知道不知道,来到封丘老家,吃着这面条,得劲得很呐。演了一场戏,乖乖,弄两碗面吃吃,你说不给老百姓演好戏中不中?人山人海都在等着看芝麻官,到农村演戏,过瘾得很呐!”
一谈到基层演出,金不换就有说不完的话。
“我们的舞台,都在田间,在群众当中,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的生命线,你脱离了群众,脱离了这一块田地,这个剧团是没有活力的,长久不了。”金不换说,“一辈子,几十年,我们都在基层为老百姓唱戏,我离不开他们。我这一生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和群众在一块。”
以恩师为榜样,勤学苦练得真传
金不换,原名金振秀,河南省封丘县人。说起从艺经历,金不换说,8岁那年,他和大哥为了到县城听戏,足足走了30里路。没钱买票进场,他就蹲在剧场墙根外听。“也许戏曲的种子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萌芽的,一心想要学唱戏。”
为了学艺,金不换背井离乡前往开封。“当时学艺人家不要我,太小,骨瘦如柴!怎么办?就是撵着哭着,求着人家,这才去学了戏。”金不换说自己很幸运,幸运地学了戏,幸运地遇上了好老师。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热映,豫剧名丑牛得草先生声名鹊起,他扮演的丑角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并形成了独特的牛派丑角艺术。
自此,金不换萌生了跟牛得草学戏的念头,“看了他这一部电影特别兴奋,痴迷他、崇拜他,特别想见《七品芝麻官》的扮演者,跟他学艺就是我的最大梦想。结果真如愿以偿了!”
从乡村到城镇,跟着豫剧名家学戏,金不换很投入。他起早贪黑练功,为纠正“大舌头”音,他把头探到大水缸里反复练习。他对戏曲艺术的热爱感动了牛得草,牛得?将他收入门下并取艺名“金不换”。
通过潜心学习,金不换学到了真正的牛派艺术精髓。“牛派艺术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丑而不丑、丑中见美的角色。这样的戏,老百姓是非常喜欢的。”金不换说道。
“戏曲创新是时代必然,戏曲不创新,还停留在过去,那就没法看”
牛派艺术是河南鹤壁倾心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为弘扬牛派艺术,金不换从看家戏《七品芝麻官》入手,新编续集《唐知县斩诰命》。他将所学的丑角表演技巧融汇其中,又请来京昆剧导演将京昆戏剧表演手法与豫剧表演融合。作品一经面世,好评如潮,成为剧团的又一部看家戏。
此后,金不换的创作灵感如泉水喷涌,源源不断地推出新戏,如《芝麻官惊梦》《芝麻官下江南》《芝麻官进道观》《芝麻官挂帅》等。这些剧目顺应时代要求,突出廉政主题,既有娱乐性、观赏性,又兼具警示教育作用,广受观众好评。
“戏曲创新是时代必然,戏曲不创新,还停留在过去,那就没法看。现在的戏曲要不你好看,要不你好听,要不你的服装道具通通都是一个新时代的。现在的戏不创新,你留不住他(观众)。”金不换说道,“好作品要从群众中来,时代是我们的靠山,基层是我们的富矿,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才能拿出精品力作奉献给人民。”
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金不换曾建议“让戏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提出文化工作者应该到农村一线体验生活、扎根基层。专业院团应把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优秀剧目推向农村市场,让戏曲文化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金不换创作的豫剧现代戏《大石岩》就是一部源于农村生活的优秀作品。该剧以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为原型,讲述他放弃城市生活,回乡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事迹。
排这部戏之前,金不换并没有排演现代戏的经验。为此,他来到大石岩村与徐光同吃、同住、同劳动,跟着徐光的脚步体验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和生活。带着真实的体验再回到舞台上,观众们都说“金不换把戏中的徐光演‘活’了”。2021年,这部戏被拍摄成戏曲电影,成为展现当地乡村振兴成果的“立体名片”。
近些年金不换的戏曲作品始终贴合百姓口味,上演百姓故事。“我们这个舞台太广阔了,阵地太大了,作为文艺工作者,不扎根土壤寻找鲜活人物,怎么能创作出生动感人的故事呢?因此戏曲创作更应该讴歌基层英雄,把基层小人物变成大题材来宣传。”
就像有了青山绿水,鸟儿会回来一样,剧团生态好了,年轻人自然也会来
谈到培养年轻演员,金不换说,过去这个团没有新人愿意来。就像有了青山绿水,鸟儿会回来一样,剧团生态好了,年轻人自然也会来。“你这个团不干事不出彩,没有作品,没有活力,常年不演出,半死不活,谁还来你这个团?这些年鹤壁团出人出戏出作品,年年有电影拍,年年有新戏排,年年把年轻人推上评奖台。”
走进艺术研究院,你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演员在台上表演,后台的年轻演员跟着学。金不换说,丑角是一个具备唱念做打多项技能、身怀绝活的行当,年轻演员需要老带新传帮带。“把老师教给我的,传给下一代,戏曲才能有希望。”
今年,金不换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结合基层演出实践,他把两个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一是呼吁各大团体去到基层,为民唱戏。让优秀的先进文化,占领基层阵地。二是加大力度培育新人。金不换说,“青年是戏曲的未来,不把青年人推出来,未来就青黄不接。培育新人、留住人才,戏曲传承发展才会大有希望。”
记者|胡晓辉、齐鹤、高安娜
编辑|陈铭、周洪、谢雨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两会微镜头看总书记谋篇“三农”工作
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 “放下包袱,大胆发展”(两会现场观察)
“放下包袱,大胆发展”(两会现场观察)
(两会受权发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依法开展2023年计划、预算审查工作
两会速递丨马怀德委员:把个人理想融入新时代奋斗中
两会速递丨苏华委员: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两会速递丨齐向东委员:民营企业家创新创业谋发展的干劲更足了
两会特稿丨怎样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
2023两会好声音丨代表聚焦实现“人民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