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11-24 10:16:54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始建于1962年,当时还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坚持“天当房,地当床,草滩窝子做工房”的艰苦奋斗精神,用几代人的接续努力和执着坚守,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塞罕坝成功营造起百万亩人工林海,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型,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我国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这是非常伟大的成绩”。塞罕坝的绿色奇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在洱海边“立此存照”,嘱咐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察看河道水情,指出“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询问树木生长、水源涵养、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情况,要求“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回顾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考察调研,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每一个成就,都能在普通百姓的点滴生活中留下鲜明印记。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我国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一度灰霾的头顶如今碧空如洗;森林面积达到2.27亿公顷,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续提高,我国成为全球“增绿”的主力军;从热带雨林到青藏高原,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腹地,越来越多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走进公众视野,新物种、新记录种不断被发现,尽显自然之美、生态之美……人们从清新的空气、秀美的山河,真切感受到生态获得感不断提升,真切体会到美丽中国渐行渐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新时代这十年,我们党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领域30余部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制修订,“四梁八柱”性质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塞罕坝造林、毛乌素治沙等百姓受益、国际点赞的生动范例不断涌现……可以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为书写令世人惊叹的绿色答卷提供了坚实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既定奋斗目标,一个重要要求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单独辟为一个部分,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取得新进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展现新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天长成功调解一起农机质量纠纷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黄河岸边加快崛起高质量发展新城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见闻
人民幸福 生活美好(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在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发展篇
求是网评论员: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