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2-04-28 09:39:58
新华网贵阳4月28日电(黄勇 卢志佳 周远钢)贵州毕节黔西市2020年被列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是贵州4个试点地区之一。
新华网“乡村振兴在行动”调研团队了解到,随着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黔西农村的日常点滴正在悄然变化,从乌江江畔到田间地头,从乡村治理到农业生产,数字元素融入了当地乡村生活的许多场景,数字“引擎”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
数字治村——村情民情可视化
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是毕节市第一个开通移动5G网络服务的乡村。
村里一处悬崖下面,两套5G+智慧地灾预警系统正在实时监测着那一带的地质运动情况。据黔西移动副经理何伟介绍,这两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集合了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一旦发现监测环境出现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隐患,就会第一时间通过监测点的警报器和“5G+数字乡村统一平台”报警。
何伟提到的“5G+数字乡村统一平台”是毕节移动为化屋村专门打造的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包含了“数字治理、智慧旅游、数字生态、智慧经济、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文明实践、信息设施”八个中心板块,乡村治理方方面面的数据可以实现“一屏尽览”。
“现在化屋村的游客数量很多,我们通过监控发现有不文明现象或者安全隐患,可以通过PC端或移动端的‘云广播’及时制止和纠正。”当地村干部说,在平台上还可实时看到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一些生活动态,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数字强农——动动手指忙农活
正值春耕时节,黔西市林泉镇清浦村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世祥的植保无人机很快就能派上用场了。
2017年,肖世祥花费近10万元购置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农业规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另外现在农村缺少壮劳力,无人机植保可以说是现代农业的‘刚需’。”肖世祥说。
在贵州省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猕猴桃基地里,公司负责人罗红卫正操作鼠标,通过一个个架设在猕猴桃基地的高清摄像头,查看猕猴桃的生长情况。“猕猴桃是不是叶子枯了?是不是需要浇水、施肥?即使不去地里转,也能通过摄像头一目了然。”罗红卫说。
果园不光部署了高清摄像头,在树下看不到的地方,“智慧滴灌”正无声地滋养着果树。“果园的高处有水池,里面的自动阀门通过物联网+光纤的方式,连接到我们的智慧农业系统,我通过手机就可以给果园浇水。”罗红卫介绍,一根滴管每小时能释放8斤水,精准节约,更为公司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贵州省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红卫通过智慧农业系统远程开启猕猴桃基地滴管系统。
地还是那片地,实施农业智慧化管控之后,增加了产量和效益。未来,林泉镇还将把猕猴桃产业的数字化经验进一步应用到辣椒、食用菌、花卉、烤烟等多种农作物中,为更多的农业产业进行数字赋能。
数字兴业——文化旅游“云助力”
春暖花开,化屋村又将迎来旅游旺季。
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毕节移动打造的“全域旅游平台”也成为化屋村进行旅游管理的好帮手。依托5G、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平台实现了对旅游景区客流量的分析、落地欢迎短信发送等,为化屋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信息支撑。
随着化屋村基础网络建设逐步完善,手机开始成为当地村民的“新农具”,开网店、直播带货成为大家的“新农活”,当地农产品、民族工艺品插上“电商翅膀”飞出大山走向全国。
“95后”绣娘杨文丽是化屋村扶贫车间的负责人,这两年,她通过一场场直播,既向外界展示了苗族文化,还给扶贫车间带来了上百万元的订单,有效解决了当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和收入问题。
记者在村民赵玉学家中看到,高清数字电视网、光纤宽带等数字生活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些设施的引入,为赵玉学家的农家乐提升了服务能力。“现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手机离不开网络,现在通了光纤之后,游客上网体验就很好,可以第一时间分享化屋村的美景和美食。”赵玉学说。
据悉,目前黔西市365个行政村的4G网络、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其中30户以上自然村的4G网络覆盖率也达到100%。建成开通418个5G站点,在实现城区重要区域覆盖的同时,在乡镇所在地、主要景点等重点区域得到创新应用。
文旅融合 赋能乡村振兴
胡春华强调:较真碰硬抓好考核评估问题整改 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贵州:施秉县“五个聚焦”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广西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
深圳市场监管将实施“十大行动”
社会悉心关爱 儿童幸福成长(有温度的举措 暖民心的行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