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光明日报 2022-04-18 14:49:34
【专家点评】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种业肩负着保障中国“米袋子”“菜篮子”安全的重任。推动民族种业振兴,牢牢攥紧中国种子,才能走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国家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的新起点,广大种业工作者要矢志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勇攀农业科技高峰。
坚持问题导向,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当前,我国在生物育种等育种先进技术研发应用方面还处于“跟跑”阶段,“新品种数不胜数,好品种屈指可数”。广大种业工作者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解决生物育种创新和应用“两张皮”问题,促进实验室与田间地头的需求精准对接。针对国内需求规模大、产业链长、对外依存度高的品种,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种企良种选育和育种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在种业原创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为切实解决民族种业问题提供强有力支撑。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将“国之大者”放在心中。种源自主可控关乎国家核心利益,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所在。广大种业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靠中国人自己养活中国,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努力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矢志创新、敢为人先,在攀登农业科技高峰中接续探索。当前,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育种技术创新加快突破,孕育着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驱动现代育种技术快速变革迭代。高水平的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建立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深厚根基上,广大种业工作者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培养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突破,为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持久丰沛的创新动力。
(作者:陈 弘,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基地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项目团队:
本报记者 张胜、陈怡、王晓樱、王建宏、张文攀、王胜昔、严圣禾、龙军、赵嘉伟、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杜克成、刘军旗
重庆持续推动农村电气化建设 绿色电安全电智慧电助力乡村振兴
亳州市:抓好落实当前农机安全生产工作
东营市东营区农业农村局农机安全、技能操作培训助力春季生产
洋县:认真组织农机驾驶人员考试、确保春季农机作业安全
组织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 综合督导和考核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