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静瑜:设“公共卫生日”促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 农视网 2020-05-22 01:24:04

陈静瑜 设“公共卫生日”促健康中国建设

今年2月29日,陈静瑜及团队在江苏无锡成功进行了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4月18日,陈静瑜临危受命,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担任国家肺移植救治医疗组长,并在武汉完成了两例新冠晚期病人的双肺移植手术。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陈静瑜,建议设“国家公共卫生日”。同时他也关注尘肺病医疗救助、器官捐献等问题。

谈疫情

临危受命赴武汉任肺移植救治医疗组长

新京报:疫情期间,你的团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陈静瑜:从4月18日和团队赶赴武汉抗疫第一线到现在,我们团队一共做了两个新冠晚期病人的双肺移植手术。

第一个手术是4月20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做的;第二个则是4月24日做的手术,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4岁的患者,手术之前他靠着呼吸机和ECMO,已经支撑了72天,所以他的肺移植是相当艰难的。

新京报:你在来武汉前已经做过双肺移植手术了?

陈静瑜:对,今年从二月中旬开始,我团队就开始做肺移植手术。有一部分病人新冠晚期核酸转阴了以后,肺纤维化了,靠了呼吸机,靠了ECMO无法存活。

今年2月29日,我们在江苏无锡完成了第一例双肺移植手术,也是全球第一例双肺移植手术。3月10日,我们在无锡又完成了一个全球最大年龄73岁的病人的双肺移植手术,这两个病人目前都长期存活下来了。

新京报:听说你在疫情期间提交了两条建议,能否介绍一下?

陈静瑜:我在疫情期间,除了做新冠病人的肺移植手术以外,还写了两个建议,这两个建议也是跟我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我了解到疫情早期,武汉的病死率非常高,所以我写了一个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建议我们国家要组织ECMO的团队奔赴武汉,提高新冠危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减少病人的死亡。这是我作为人大代表的第一个建议,是2月份写的。

新京报:那第二个建议呢?

陈静瑜:3月份,我又写了一个建议。我在无锡做了新冠病人晚期的肺移植手术以后,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考虑到武汉有这么多病人,那么国家可以组织一个国家队奔赴武汉,来进行这一类病人的救治。

我非常高兴我的两个建议都被国家采纳了。又因为第二个建议,国家指派我担任国家肺移植救治医疗组长,奔赴武汉。

谈建议

设“公共卫生日”有利增强公共卫生理念

新京报:怎么评价我们为抗击疫情做的努力?

陈静瑜:新冠肺炎疫情俨然成为现代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扑灭疫情,国家迅速响应、果断决策,于2020年1月23日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封城”行动。对上千万人口的城市采取这一措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决定。

这一行动不仅迅速有效遏制了疫情在中国的蔓延,也大大降低了病例输出到其他地区与国家的风险,为全球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体现了中国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政府对中国和世界人民健康的责任和担当。

新京报:你提议说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详细介绍一下?

陈静瑜:我提议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将2020年1月23日设立为“国家公共卫生日”。

世界很多国家都有用纪念日的方法来标示一个民族或全人类的重大事件,以唤起公众的意识和广泛持久的支持。设立“国家公共卫生日”,是为了纪念这次抗疫战争的成绩,也是进一步唤起和增强公众的公共卫生理念、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认知,有利于社会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倡导现代与文明的生活方式。

今天的中国公共卫生发展急需体系的完善或重构,也比任何时候更需要文化基础和社会的支撑,把每年的1月23日设为“国家公共卫生日”,可以时常提醒民众保持健康意识,让公共卫生理念融入社会文化,使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谈履职

关注尘肺病医疗救助、器官捐献等问题

新京报:这次你还将关注哪些问题?

陈静瑜:我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已经履职近13年,每年我都大概会提五六个建议,到现在,怎么也有五十多个建议了。

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条关于“器官转移绿色通道”的建议。2015年,我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一条关于建设“器官转移绿色通道”的建议。仅一年时间,2016年,六个部委办就联合发文表示要建立器官转移绿色通道,建议采纳的速度让我出乎意料。有了器官转移的绿色通道,我们供给的利用率至少要提高20%左右。

除了与本次疫情相关的建议,我还将更加关注民生问题,或将针对尘肺病医疗救助、器官捐献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新京报: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你如何看待自己这一身份?

陈静瑜: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胸外科大夫,后来又从事了肺移植手术,所以我是最基层的一个医生。

以前我觉得做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好像是给你一个荣誉,但是现在,我觉得作为一个(全国)人大代表,更是普通老百姓、医护人员和政府之间的一个桥梁。我能够把最底层人民的声音、医护人员的心声切切实实地反映出来,能够推动我们社会的进步,能够跟政府做更多的沟通。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汤文昕

登录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