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新华网 2024-11-27 09:24:02
据11月2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近期一个声称向个人发放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的骗局正在流行。不仅相关扶贫项目和“文件”为虚构,一旦扫码或者点击网站,更可能遭遇泄露信息、钱财被骗等风险。
近些年来,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辨别能力较弱的老年人更是重点“围猎”对象。具体到“专项扶贫资金”骗局,不法分子通过快递将一个档案袋寄给收件人,档案袋里装有“红头”文件,抬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件”,文件主题为“专项扶贫资金发放通知书”。其中介绍了专项扶贫资金发放的背景、形式(由人社部抽取)、金额(300万元)以及领取的途径,即“扫码领”。还特别强调“听话照做,学会封嘴”,显然是为避免骗局被识破。而收件人,涉及北京等多地群众。
不信,不扫码,不下载软件,是预防这类诈骗的基本常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牢记,也需要子女多叮嘱家中老人。此外,社区也要多开展反诈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天上不会掉馅饼”,有关部门也不会无缘无故给人发放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如果看到打着国家旗号,需要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等个人信息的补贴项目,要引起警惕,倘若无法确定真伪,应该及时向文件提及的有关权威部门进行咨询,才能避免掉进陷阱、财产受损。而有关部门也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辟谣,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意识,还应该将已经掌握的线索移交公安部门,以快速铲除骗局,避免更多人上当。
“专项扶贫资金”骗局,要“防”更要“破”。报道显示,这场骗局中,骗子的服务器设在境外,通过“广撒网”方式,“骗一个算一个”。从公安机关最近几年打击电信诈骗的实践来看,犯罪分子“虽远必抓”。一方面,对于服务器设在境外的情况,公安机关会研判案情,在有必要时与他国合作实施跨境打击。另一方面,诈骗材料是通过快递发给收件人的,这些诈骗快件从何处寄出,通过相关快递公司应该不难查到,也就有望在国内根据快递顺藤摸瓜,找到线索。
快递公司也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决不能在此类事件中充当诈骗“帮凶”,而是要“守土尽责”,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快件进行验视。如果未经验视导致诈骗快件寄出,也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骗术不断翻新,治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也要不断更新,只有多方协力,才能为群众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撑起“保护伞”。(冯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