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农民日报电子报 2023-07-03 12:16:20
田林鑫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为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和地力恢复,2021年,中国科学院发起“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设立大河湾战区。通过搭建科研平台,突破核心技术,探索黑土地保护模式,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黑土地保护的产业创新体系,助力内蒙古黑土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大河湾示范区由中科院计算所牵头,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旨在探索构建“数字化智能决策+无人化精准执行”的黑土地保护“大河湾模式”,并面向五大黑土典型区域大兴安岭东南麓8000万亩黑土地进行复制推广。自2021年4月正式实施以来,大河湾黑土地保护项目已经初步打通了多源数据采集、融合,分析决策到智能农机装备无人化精准化执行的全环节与全流程。
目前,中科院黑土地保护项目设置有6个共性技术攻关和7个示范区的建设,大河湾示范区就是7个示范区之一。大兴安岭南麓区占整个黑土地区域总面积的9%,大河湾作为典型代表,其主要特点就是漫坡漫岗,耕土层薄,大陆季风气候,降雨量不多但集中,很容易造成风蚀水蚀。该示范区项目主要针对气候、地形、作业方式以及规模化作业的产业特点,从风蚀水蚀治理、地力提升、农机装备智能化改造、农机农艺结合实现保护性耕作以及建立科学的黑土用养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展开。
示范区充分利用遥感、无人机、传感器以及人工取样等多种手段,结合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农艺技术充分结合,开发了土壤养分反演算法、地物识别模型等8种模型与算法,实现了土壤物理性质等全面信息在16.8万亩区域的反演,经过和人工检测数据比对,整体准确率能够达到85%以上。
目前,已经探明了整个呼伦贝尔农垦大河湾农牧场公司水蚀沟和干沟的分布,共约290多亩,形成原因是漫坡漫岗、雨水集中加上大陆季风气候和传统地表扰动性耕作。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生物篱网降低风速、秋季收获后机械镇压、留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等综合模式,形成了“休闲期固土降速减蚀,生长季防蚀保墒促肥”的一整套技术方案。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投资数千万元建设的大数据指挥中心已经投入使用,将成为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乃至大兴安岭南麓的数据中心,对黑土地保护起到重要作用。另外,中科院”黑土粮仓”野外试验台站项目正在进行实施方案设计,将承担大部分的科研数据采集任务。在有机肥制备方面,完成了测土配方和稳定性复合肥料配方设计,并充分利用当地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形成了有机肥制备技术方案。
该示范区对大河湾农牧场公司传统柴油动力农机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可实现位置跟踪、计亩统计、油耗监测、深耕深松监测等功能。自主研发了清洁能源全程无人驾驶智能农机“鸿鹄”T30和“鸿鹄”T150,结合条耕机、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农机具进行了小规模示范。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实现智能农机装备需求和作业的网联化管理。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垦两项行动推动粮油产能提升
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内蒙古举办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效果监测技术培训班
菏泽市单县:智游单县开创文旅服务数字化发展新局面
菏泽市单县:“智慧河湖”推动监管数字化、便捷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