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阡陌的述说 2023-03-09 11:12:18
(图片来源:千图网)
母亲的“谢谢”让我五味杂陈
(图片来源:千图网)
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小区里,有一位被大家公认的好儿媳。
那天,我看见她在大声鼓励着一位老人:“再走一步,加油啊!”“100步啦!老太太今天又创纪录了!”她还一边兴奋地拿起手机开始拍照。
原来,老太太是她的婆婆。已是深秋时节,空气里已经透着些丝丝缕缕寒凉的感觉。她似乎是担心把老太太冻着,给她穿得很厚很暖,围脖手套戴得一应俱全。
自从她丈夫出车祸,撒手人寰以后,她就和婆婆相依为命度日了。祸不单行,婆婆又不慎摔了一跤,落下个半身不遂。她没有放弃,坚持给婆婆做按摩,每天还领着婆婆出去练习行走,哪怕一整天里只有一小步的进步,她都会热情地鼓励婆婆,相信自己,一定能走起来的;她自己也十分坚信,婆婆会有那么一天,重新加入到广场舞的行列。
她没有怀过孕,直到丈夫去世也没怀上一个孩子,这就成了她最大的遗憾。有人曾劝她赶紧再找一个,自己将来不要活得太苦。她也只是笑一笑,说目前并没有再婚的打算,即使有,婆婆也是陪嫁,不然宁愿单着。
婆婆怕拖累她,每当言语不清地跟她比比划划,让她把自己送到养老院去,她也会对婆婆说:“您老放宽心吧。没嫁,我是您的儿媳;如果嫁了,我就是您的女儿。”她就是经常这样安慰婆婆,还让她不要胡思乱想。
一把年纪的婆婆,记性也是越来越差,有时还会忘记儿子都不在人世了,便不住嘴地唠叨着:咋还没下班,还不回家啊?她听了,心里也是难过极了,可还要配合年事已高的婆婆来“演戏”——您儿子今天加班呢,就不回来了,您先睡吧。
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的婆婆脑子又清醒了,她记起了儿子已经去世的事实,眼泪就止不住哗哗地淌。于是,她一边做早餐,一边还安慰婆婆:“别难过了,您儿子提早到了那边,是在打点一切呢。说不定这会儿正忙着置办新房子,等您老有一天也过去的时候,就能安安心心地享清福了。”婆婆被儿媳的善意逗笑了,心情变好,还多喝了一碗粥。
因为婆婆喜欢喝粥,她于是变着花样给她做,绿豆粥、八宝粥、蔬菜粥、皮蛋瘦肉粥……一周都不会重样。每当老太太的记性能回来一点点时,就会泪眼汪汪地对她说道:“谢谢!”
有一次朋友约我小酌,吃着喝着就酌出了悲伤。他说,中秋节那一天,他和姐姐把母亲从老年公寓接回家里,一家人坐下来,一块吃了顿团圆饭。
之后,老母亲死活也不肯再回去,像足一个耍赖的孩子。任由他们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母亲愣是一言不发。可是,他和姐姐家里都有迫不得已的难处。姐夫常年卧病在床,还需要姐姐身边照顾。他那里虽然说可以勉强腾出一个小屋让母亲住,但他和妻子又都各忙着自己的一摊事儿,更是无暇照顾老人。
老母亲住的那家老年公寓是他的一位朋友开的,对母亲自然会更上心,何况那里的饭菜也做得应时可口,比他们自己照顾的条件会好得多,他们也更放心些。老母亲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开口了:“那个地方啥都挺好,就是太闷了,我有些儿透不过气啊。”老母亲一脸落寞地说着,“给我一间小屋子就行,我也能给自己糊弄一口饭吃。”说完这话,母亲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始终没有抬头看他和姐姐的脸。
于是,他就和妻子商量了一下,决定依了母亲,不再送她去老年公寓。母亲竟然愣了一会,还有些不大相信地看着他们,擦起了眼泪,还不停地对他们说:“谢谢,谢谢!”
另一位朋友也说到过自己的老母亲。他说,母亲节那天,他给老家拨了一个电话,想和母亲聊几句,并祝她节日快乐。结果电话通了,母亲一个劲儿问他有什么事。
因为这些年,只有真的有了什么事情,他才会给母亲打电话。于是,他支支吾吾了好半天,也没说上那句“母亲节快乐”。
太内敛的他,不善于表达情感,总是不好意思把“爱”说出口。最后,要挂电话了,他对母亲说,“真的没什么事,就是想你了,给你打个电话听听你的声音。”母亲在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了一句“谢谢”。
朋友说,那一刻,他差一点儿哭出来。母亲这习惯性的礼貌,让他羞愧,更让他心疼不已。
我父母的老房子要拆迁了,由于房照上写的是祖父的名字,需要各种手续才能证明这房子归他们所有。我只好请假回去,足足跑了一个星期,才把各项事宜办理妥当。
当我把父母接进了崭新的楼房,把写有父亲名字的房产证交到他们手上时,母亲突然说:“谢谢俺的老儿子,帮我们办这些事,费老大劲儿了!”
我说:“这就是儿子分内的事啊,怎么还成了帮忙呢?”母亲笑着,没再说什么,只是不断叮嘱父亲去多买些我爱吃的菜。
母亲不舍旧物,很多都搬进了楼里的新房子。比如一个有些年头的脸盆,也偶尔洗菜、接水浇花;艰难的时候,还用它接从屋顶上漏下的雨水,也到外面撮过雪拿回家里的炉子上化成水……那个具有多种功能的脸盆,就很像我的母亲。
我们的日常皆由母亲打理,衣食起居、吃喝拉撒、缝缝补补,她每天都井井有条地忙作一团,一辈子都在操心劳神,我们又何尝说过一句“谢谢”?而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竟如此虔诚地向我表达感谢,我心里五味杂陈。
(图片来源:千图网)
来源 | 半月谈
作者 | 朱成玉
主播 | 李海洋
编辑 | 李 滟
责编 | 康轩山
主编 | 张 玮
监审 | 钟 倩
最舒服的关系:三寸,三尺,三丈|阡陌的述说
退休工资1.5万元,回农村养老不到一年,落荒而逃|阡陌的述说
“失败”的年轻人也能活得开阔 |阡陌的述说
凡事提前五分钟|阡陌的述说
管好自己,莫渡他人|阡陌的述说
最好的养生,是养自己的“心情”|阡陌的述说
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阡陌的述说
3%:稳物价就是稳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