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经济日报 2022-11-22 14:48:29
初冬,潮白河畔水光潋滟,成群的水鸟嬉戏觅食;岸边肥沃的田野里,美味的甘薯、脆甜的萝卜陆续喜获丰收……近年来,天津市宝坻区加快提升乡村品质、完善乡村功能和人居环境,史各庄镇从无名的郊区穷镇变身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精致田园小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记者日前走进史各庄镇看到,当地干部群众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会保障。
好环境带来好生活
11月7日,记者走进史各庄镇尚庄村村民文化广场,村民王文宝正捧着一小盆刚出锅的稻田蟹请客人尝鲜。尚庄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刚介绍:“村里去年开始推广稻田蟹养殖,引入生态农业养殖技术,破解了选址建池、饲喂管理、蟹病防治、水质调节等难题,600余亩稻田实现稻蟹共作,增收20余万元。”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马俊刚指着身上的白色衬衫说:“过去,大家不敢穿浅色衣服,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2019年,在天津市国税局的结对帮扶下,尚庄村启动景观大道改造计划,把污水管道建在景观大道的深处,统一购置垃圾桶安置在各家各户。全村还组建了村级清洁队,每天打扫村庄卫生。
“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河里有鱼虾……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成了一道风景。”马俊刚说。
党的二十大代表、宝坻区委书记殷向杰表示,近年来,宝坻区先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攻坚周”“春夏秋冬四季战役”等20余个专项行动,建成5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403个美丽乡村。同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激发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
好环境带来了好生活,也培育了新业态,宝坻区还积极打造了40个休闲旅游特色村。
巩固拓展兜底保障
11月8日,史各庄镇卫国庄村张连凤大爷家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身着红马甲,在大爷家忙里忙外。
每周二是卫国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中开展志愿活动的日子,他们会为村里的失独老人理发、洗衣服、量血压,为村里的困难群体做被子……
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智说,随着村里大部分青年人外出上学、上班、务工,留守人员以困难残疾人、妇女和儿童为主。特别是一些留守老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于是,镇村干部上门问需,征集志愿者,并确定每周二为集中服务日。
党的二十大代表、宝坻区史各庄镇副镇长杨秋静说:“我们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
2019年10月,宝坻区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全区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目前,宝坻区已成立志愿服务队近1300多支,注册志愿者14.88万人。
相比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农村的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更多。杨秋静自负责弱势群体的救助保障工作以来,脚步就没停下来过。为了做到应保尽保,她走遍了每个低保家庭,遇到急事难事,甚至自掏腰包帮扶困难群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在基层工作,离人民最近,要聚焦影响群众生活的‘关键小事’,不断以‘为民情怀’加热‘民生温度’。”杨秋静说。
社会保障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宝坻区逐步建立起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7.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9%,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标本兼治解民生难题
“群众事情无小事,只要在岗一天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是史各庄镇褚庄村党支部书记褚学景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前不久,史各庄镇褚庄村村民李蓉(化名)与邻居褚小柴(化名)因宅基地问题闹起了矛盾。李蓉认为自家的宅基地被褚家“霸占”了一部分,要求立刻退还。
村干部对此十分重视,先是查阅资料,随后褚学景和村会计褚建国带上尺子前去现场测量,发现褚小柴房子并未多占宅基地。但李蓉不相信,要求再找专业人士测量。面对诉求,村委会又请来镇土地站工作人员现场测量。经工作人员多次测量,加上对比村里的宅基地数据台账,褚小柴不但没占李蓉的宅基地,反倒是李蓉的宅基地多出来不少。
多次完全一致的测量结果和村干部耐心细致的态度,让李蓉终于认可了测量结果,再没有了怒火和怨气。褚学景说,只有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用热心化解纠纷,才能真正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殷向杰介绍,宝坻区近年来以“党群连心·情暖宝地”为主题主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区65个区直机关为230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排定年度到村和社区入列轮值计划,最大限度地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掌握全面、分析透彻,标本兼治解决民生问题。
近5年来,宝坻区每年将80%以上的财力投入到民生领域,换来的是一个个史各庄镇这样的富民新镇,一张张写满群众获得感的“幸福清单”,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宜居画卷。(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