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2022-10-21 09:48:44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张超 赵球 闫莉 记者程晖报道
2022年10月16日,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主题,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邀请部分专家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宋晓梧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这是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四大区域之一,自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遇到新的困难之际,从2014年《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到2016年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再到2021年的《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振兴东北的棋局正在得到破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做好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粮则粮、宜山则山、宜水则水”的要求,支持各地区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形成相对平衡,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同时需要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财权、事权,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区域发展支撑。
我们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通过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向着三大目标的实现将进一步迈出坚实步伐。
东北地区也将乘此东风,与其他地区一样,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保障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方面发挥本区域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占斌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非常鼓舞人心。万丈高楼需要平地起,需要打好牢固基础,那么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样的大的历史进程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当前由于受疫情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推动东北振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东北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力争为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东北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着力点,无论是对于促进国民经济重心的平衡,抑制南北发展差距的扩大,还是提升国家战略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时代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在创新驱动和高水平开放上取得新突破,聚力创新开放再造东北新优势。要守护好发展好“东北制造”这个“国之重器”,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赋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装备攻关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向国家制造业创新高地转变。同时要大力提升东北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水平,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对标国际规则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加快形成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高标准营商环境和低成本的“政策洼地”,增强对国内外优质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积极对接RCEP国家和京津冀等国内发达城市群,主动承接适应东北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的产业转移,努力打造新时代东北高水平开放高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处长、高级工程师、管理学博士杜庆昊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数字化,即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数字化,用数字化打造发展新动力。当前,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11亿,人均上网时长超过6小时,两个数据都基本见顶。在传统互联网消费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只有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才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辽宁在实现全面振兴、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应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用数字化助推经济现代化。
一是创新数字消费场景。在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撑下,消费互联网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链接信息变成了链接行为和活动。辽宁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健身、智能骑行等新消费体验,积极培育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新消费业态,不断创造新的消费机会。
二是推动数字协同生产。辽宁是“共和国工业长子”,工业场景资源丰富。要以现有各类“企业云”为依托,加快形成辽宁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效连接客户、生产厂家、零部件供应商、原材料供应商、研发设计单位等行业企业,降低资源匹配成本,盘活企业闲置资源,推动以企业为中心组织生产向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是加快推动服务业数字化。服务业领域宽、范围广,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具有“稳定器”的作用。辽宁要在促进服务业数字化升级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植入数字化元素,鼓励企业率先创新突破,促进研发、设计、采购、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数字化,以此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创意设计、生态旅游、智慧社区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四是加强数字政府建设。要结合辽宁实际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更好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改进政务服务模式、拓展政务服务功能,打破信息壁垒,推动更多民生事项“一网通办”、更多涉企事项“一站式”办理和“不见面”审批,用政府数字化推动营商环境便利化。
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邴正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东北处于中美战略冲突的前端。在中美关系紧张、东北亚地缘政治变化、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东北振兴发展战略思考应该做适时调整,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调整东北振兴发展战略。“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这是对东北地区作出的重大战略定位,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建议东北振兴发展战略的新定位应调整为:紧紧抓住安全与发展两个战略支点,一方面全力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及时把控俄乌冲突造成的战略危机影响,维护东北亚和平发展格局,在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实现东北振兴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从传统工业化、现代工业化向新兴工业化的产业转移,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工程、海洋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生物生命医药工程等新兴产业领域有所突破和壮大,通过经济发展实现稳边固边强边的战略目的。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王成鑫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东北地区承担着维护“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责任,东北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辽宁科技创新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在振兴中展现出更大担当和作为。
一是瞄准中国式现代化,紧盯高质量发展,增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让科技创新在辽宁振兴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二是打造辽宁振兴的科技支撑力量,高标准建设辽宁实验室,高水平建设浑南科技城、英歌石科学城,高能级建设其他创新平台,坚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三位一体,为出人才、出成果提供基础性支撑。
三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型举国体制,争取实现辽宁在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方面的零的突破,全力支持在辽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领军企业纳入国家战略力量,支持更多辽宁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重大科技工程、重大科研任务,答好国家所需、辽宁所能这张答卷。
四是坚持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壮大实体经济有机结合,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编制基础研究十年规划,稳定和提升基础人才队伍,提高原始创新的策源能力;要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引导技术创新,提高成果转化的源头供给;要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联盟的内涵发展和机制建设;要搭建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首台首套使用、供需撮合对接等环节,提升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
五是按照建设科技人才高地的定位,加快营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开放环境。大力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单独配置创新资源,给予当主角、挑大梁的机会;大力培养研究拔尖创新人才,设置辽宁优青杰青计划,实施好兴辽英才计划;落地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格外重视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带土移植,把更多人才集聚到辽宁振兴的各项事业中。
六是立足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健全“卡脖子”清单生成机制,把“高精尖缺”技术需求凝练出来。改革完善科研项目组织方式,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有效办法。优化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落实好里程碑式考核。
辽宁省委财经办(改革办)一级巡视员李方喜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些重要论断,为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近二十年来,虽然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其中最突出的是体制机制没有与市场完全对接,缺少内在活力。因此,东北地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着眼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抓紧补齐市场化改革短板。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国企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坚持以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厚植土壤。同时,要更加自觉地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认真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使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相信东北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增强志气、骨气、底气,知难而进、迎难而上,依靠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劲头,加快实现振兴新突破。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孟继民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活福祉的政治使命,也是展现东北担当和作为的重大任务。东北三省一区2021年生产粮食1.83亿吨,占全国总产量6.83亿吨的26.8%,是国家商品粮的主要输出区,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器。
东北多种粮、种好粮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粮食安全保障,需要多策并举。一要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保护好黑土地,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二要调动和保护好农民和种粮区的积极性,国家增加粮食生产投入,让农民能够增加收入使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经济发展使政府抓粮有积极性。三要搞好粮食储备调节,确保北粮南运通道畅通和销区粮食平衡,保障居民膳食营养。四要加快粮食加工转化,把粮食安全转化为食品保障,不断满足人们对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和健康食品的需求。五要树立大食品观,注重发展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总之,在东北振兴发展中,率先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东北力量。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李洪彪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新时代东北振兴的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遵循原则。
东北要全面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在150万国土面积上,东北地区拥有1亿多人口、260所高校,其中,辽宁省有116所,吉林省有64所,黑龙江省有80所。东北地区人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资配比在全国靠前,这些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新时代东北振兴培育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东北地区要深耕这块人才沃土,以求贤若渴的眼界、胸怀和良策,培养堪当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重任的时代才俊,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涉及国家战略的“五大安全”提供人才保障,为东北振兴发展需要的机械与装备制造、种植业与畜牧业、新能源及新材料等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建立精准、务实的人才激励竞争机制,吸引更多的高端化、复合型优秀人才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服务。制定阶梯式人才引进计划,为人才在东北地区交流、落户、定居、工作提供优惠政策支持。组织“明星”科技团队参与东北重点科研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示范和“虹吸”效应。千方百计创造拴心留人条件,让各类人才在东北地区安心就业创业、充分施展聪明才智。
9个字细读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科技创新 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广大台胞热议中共二十大报告
欧洲多国政学界人士热评中共二十大报告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二十大时光】敦煌市人大代表深入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