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马哈鱼在行动

经济日报2022-05-28 09:56:43

4月底的黑龙江,天气转暖,冰雪消融。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的牡丹江东宁市绥芬河河畔,一年一度的大马哈鱼增殖放流活动如约举行,成功放流大马哈鱼苗10万尾。

几天后,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抚远市乌苏里江江边,又有72万尾大马哈鱼鱼苗在这里成功入水。

“这次的鱼苗经过6个月人工孵化饲养,长度都在5厘米至7厘米之间。”在活动现场,东宁市鲑鱼孵化放流站站长王维坤说,每年4月下旬是放流大马哈鱼鱼苗的最佳时期,可以有效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大马哈鱼种群的恢复和延续,能够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王维坤说。

建鱼类资源繁育基地

“这些鱼苗已经长大,符合野外生存标准,进入乌苏里江后,将集结成群顺流直下,通过黑龙江入海口进入北太平洋。三四年后的秋天,成鱼将再度洄游‘家乡’繁育后代。”在抚远市的放流活动现场,随着志愿者的解说,一尾尾鱼苗从专用袋中游出,沿着放流槽欢快地跃入乌苏里江中。

在中国有大马哈鱼、马苏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三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绥芬河和图们江流域。抚远市因黑龙江、乌苏里江在这里交汇,水产资源丰富,因此被誉为“中国大马哈鱼之乡”。

据《抚远县志》记载,在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渔业一度是抚远财政收入的支柱。上世纪60年代,抚远还制定了“以鱼保粮”“以捕捞大马哈鱼为重点、积极捕捞其他各自江杂鱼为主”等方针。

生活在抚远的老人至今还记得,那些年每到秋季大马哈鱼捕捞季节,经常出现因大马哈鱼洄游数量过多造成“江河拥塞”乃至“踩着鱼背过江”的独特现象。

黑龙江永续自然资源保护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张天航说,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洄游到我国境内的大马哈鱼种群锐减,随之而来的便是生态环境失衡和渔民收入下降。保护大马哈鱼种群资源和生态环境迫在眉睫。

1988年,抚远、东宁鲑鱼放流站成立,人工繁育放流大马哈鱼工作逐渐展开。

进入21世纪,抚远、东宁等地纷纷建立了保护鱼类资源的繁育基地,每年对适合的鱼苗进行放流,并推出减少捕鱼船只、封江(河)育鱼、每年设立休渔期、保护恢复产卵场环境、设立种质资源保护区等一系列措施,恢复渔业资源,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谈及大马哈鱼现状,许多从事大马哈鱼保护的专家喜忧参半:目前我国有大马哈鱼洄游的三个流域中,马苏大马哈鱼和驼背大马哈鱼分别处于濒危和极危状况,其中驼背大马哈鱼在中国境内已多年未见。如今,大马哈鱼在我国境内的“待遇”得到了明显改善,马苏大马哈鱼还成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净化河流生态系统

一种鱼的存在为何能起到“改善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这么大的作用?

在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科学官员李欣的电脑中,记者看到一张图片,图片的中央是几条大马哈鱼,周围则分别画了森林、熊、鹰、鲸鱼以及大鳇鱼等动植物。

“这是一张大马哈鱼成长过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重要性的一张图,很多动物以大马哈鱼为食。”李欣说,大马哈鱼是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每年8月份,性成熟的大马哈鱼在入海口集结,成群结队的溯江(河)而上,跳过瀑布、穿越险滩、躲避天敌。

在洄游的大马哈鱼群附近,鹰在天空中盘旋等待时机,棕熊在岸边潜伏伺机而动,黑龙江的“水中霸主”鳇鱼也在虎视眈眈……在纪录片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大马哈鱼在洄游的一路上能够为沿途100多种生物提供能量储备,还有科学家甚至在老虎的粪便中也检测到了大马哈鱼“存在”的痕迹。

9月中下旬到11月下旬,大马哈鱼陆续回到自己的“家乡”,建巢、产卵,之后死亡。他们躯体中最后的养分也会留在家乡水域,成为无数动物越冬的食物。有的国家还把大马哈鱼称为保育助手,因为它们产卵时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会把产卵场附近的淤泥清理干净,为其他鱼类也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大马哈鱼将海洋中的营养物质带回内陆,这是少有的海洋反哺河流的案例,其产卵的地方植物会更加茂盛,也是这个原因。”李欣说,大马哈鱼的长距离洄游,覆盖了大部分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是当之无愧的北方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基石物种、伞护种、指示物种。

大马哈鱼之所以能够回到家,还因为它们有超强的嗅觉,但如果家乡河流的水质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嗅觉就会失灵而找不到家。它们能跳过小型瀑布,但水坝会阻碍它们前行的路;它们还会搬开石头来掩藏产下的卵,但河流生态受损没有这种卵石,它们也就无法找到当年出生的那个家。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教育学会秘书长高瑞睿说:“所以大马哈鱼是否洄游也能印证这条河流生态的好坏,守护大马哈鱼就是要保护整个河流生态系统。”

增殖放流减少捕捞

随着鱼苗放流的结束,东宁市鲑鱼孵化放流站又恢复了安静。站在空荡荡的孵化车间,王维坤说,再过大约5个月,这里又会迎来新的一批大马哈鱼。

“取卵、洗卵,进行人工授精后运输到车间,孵化……经过长达6个月的管理、饲育,就可以放流了。”说起大马哈鱼的孵化放流,王维坤如数家珍。

每一尾刚出生的小鱼苗,对于王维坤来说都弥足珍贵。从喂食到水温,还有含氧量、流量调控等每个细节他都小心翼翼,尽量为小鱼苗营造接近自然水域的生长环境。

增殖放流是恢复野生鱼类资源的重要手段。人工孵化、放流大马哈鱼是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实现自然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34年来,东宁市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大马哈鱼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鱼苗超1400万尾,抚远市累计放流大马哈鱼苗4200万尾,改善和修复了水域生态环境,有效保持了黑龙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的生物多样性。

东宁市的绥芬河段还是国家级大马哈鱼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区内,村民组建了环保巡护队,保护水体的同时还监督制止电鱼、毒鱼、炸鱼及禁渔区、禁渔期内的非法捕捞行为。

黑龙江省有禁渔期的规定。抚远、东宁等地水域有单独的大马哈鱼禁渔期,其中黑龙江、乌苏里江水域为10月1日至20日,绥芬河及其支流瑚布图河为10月1日至31日,对大马哈鱼的洄游、产卵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客观地讲,非法捕鱼的现象难免还存在,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人们对保护大马哈鱼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了。”高瑞睿对大马哈鱼的保护充满了希望,除了增殖放流和减少捕捞,大马哈鱼产卵地的保护也是应该聚焦的重点,“另外对保护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巡护、社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等,发挥民间环保公益组织作用,配合政府一起提升守护大马哈鱼的社会共识,也是我们可以做的方向”。 (经济日报记者 马维维)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