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献身农业科研 服务国家粮食安全

农民日报2022-05-17 10:39:06

从针对小麦赤霉病研发纳米防护膜技术,减少小麦感病;到为解决秸秆还田所带来的燃烧污染和病原菌问题而研发的纳米微生物降解技术;再到攻破经济作物品种化技术壁垒,做经济作物的高效低成本工厂化繁育,解决国内大部分经济作物靠以国外进口为主的现状等。这些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吴丽芳及其团队一直在农业科研的道路上漫漫求索,如今又把目光瞄准种业“芯片”,正在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创造基础性条件。

立志学农不忘初心

第一眼见到娇小玲珑、皮肤白皙的吴丽芳,很难把她与农业科学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她的快人快语、风趣幽默印证了长期从事农业研究工作特有的直率、豁达与乐观。听她娓娓道来自己从农三十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在南京农业大学遇见了特别优秀的老师,他们给我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记得教植物学的李扬汉老师每天都会录下自己的讲课,回去再从头至尾听一遍,看看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现在想想他们都是大家。”吴丽芳回忆起大学期间的点点滴滴至今难忘。1985年,遗传工程正蓬勃兴起,在听从舅舅的高考志愿建议后,山东烟台姑娘吴丽芳顺利地考到南京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学习。在南农以优秀的本科成绩毕业后,吴丽芳师从刘大钧院士开始了在植物细胞遗传方面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生阶段学习。在良师的栽培指导下,她开始在植物遗传方面崭露头角,小有所获。早年的求学经历,为她日后读博甚至远渡重洋做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使吴丽芳走上了“生物农业”研究之路。

研究生毕业后的吴丽芳曾经在安徽的一所高校当老师。“那个时间是人生相对空闲的一个阶段,后来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还要继续学、学以致用,又去读了中国科学院的博士,随后又去了新加坡留学。”吴丽芳说,自己骨子里是个喜欢“折腾”的人,所以即便在人生过半百的年龄仍然保持一颗“童心”。在新加坡求学期间,由于学术成果突出,尤其是水稻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不少论文发表于《Nature》等顶级期刊上。回国后,吴丽芳便立即加入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进行生物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助力粮食安全在路上

为保障粮食安全,2014年在中科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提出了面向中低产田的提质增效系统科技工程,即第二粮仓计划,中科院党组率先布局,部署了STS项目,进行前期预研,为国家第二粮仓科技工程全面实施提供示范样板和建设方案。“国家的需求落在合肥研究院,就是它的使命担当,来到我的肩上,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微观到宏观,说实话跨度很大,但我不能退缩,因为这是我的责任。那几年我的全部精力都投在这个项目上,光项目进展简报就写了100多期,基本上都是亲力亲为。”吴丽芳说。一年后,她的成绩慢慢得到了大家认可。上级部门在第二、三期项目中陆续提供了几千万元的科研经费支持。

“一开始困难重重,前期积累少、经费不足、院地合作沟通不畅等问题接踵而至,好在我们都挺过来了。”吴丽芳感叹说,在这个项目中,团队以“改土、防病、增效”六字方针为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砂姜黑土改良和赤霉病防控为核心的农牧复合技术体系;以强筋专用小麦和绿色农畜产品培育为牵引,建立多种形式合作经营主体;形成以信息化精准管理和农业物联网为串联的可持续生产经营体系和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商业化模式。

小麦赤霉病防治是江淮地区小麦种植常遇的难题。吴丽芳团队研究认为,持续阴雨、缺乏抗病品种、秸秆还田后病源积累多、常年小麦玉米连作等因素以及病菌抗药性增加,导致赤霉病的扩散和加重趋势愈发明显。通过分析,团队发现如果可以研发一种材料附着在麦穗表面,减少水分滞留、隔离和抑制病菌,就能减少赤霉病的发病几率。纳米防护膜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吴丽芳说:“田间试验表明,利用我们的技术,与中等抗性的小麦品种结合使用,小麦赤霉病的病粒率可以降低到0.3%。用纳米防护膜替代80%的氰烯菌酯(新上市的赤霉病防控药物)进行防治,可以将病粒率再降低一个数量级。”

种业兴旺勇承重任

为加快种业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吴丽芳及其团队再一次迎接新的挑战。她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创造了世界奇迹,在水稻育种领域世界领先,但同时中国种业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原创不足等‘卡脖子’问题。因此我国急需建设开放共享的快速精准育种研究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我国生物育种基础研究以及原始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实现我国种业科技大变革,抢占国际种业制高点。”

这些天来,吴丽芳团队一直在谋划“智能育种加速器平台”的建设选址等相关工作情况。“我国核心突破性种质资源缺乏是限制我国种业发展的关键瓶颈,育种加速器平台针对以上问题,将建立更高效的种质资源创建方法,创造条件筛选到更广泛优良的基因,并加速其稳定和育种应用的进程。”她介绍说,建设内容包括一座“智能育种中心”与三条“智能育种加速线”,是一个集新种质创建、资源高效筛选鉴定和快速纯合稳定的全链条种质资源创新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集成于一体的大型育种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可以大大缩短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支撑安徽建设“种业强省”、助力合肥打造“种业之都”。

来源:农民日报

登陆评论 我要评论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三农头条
天下三农尽在手中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全力打造三农领域新闻资讯互动平台
农视网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nongtv
微信认证: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农视网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微博,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国三农发布
抖音号:3nongtv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
快手ID:1624436642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
微信认证:中国三农发布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App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友情链接 地图导航